癌症篩查

大腸癌於本港的病發率有持續上升趨勢,根據醫院管理局的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所發表的報告,大腸癌每年的病發率由2009年的4,335宗上升至2017年的5,635宗。報告中更指出,於2017年,大腸癌在香港的整體病發率排名是多項癌症中排名最高,而每年的死亡率超過2,000宗,排名僅次於一位的肺癌。大腸癌患病人數正不斷攀升,相信在不久將來,它的死亡率亦會超越肺癌,成為香港癌症的頭號殺手

雖然大腸癌的真正成因仍未有確實的定論,但國際醫學界都一致認同下列人士屬於患大腸癌的高危一族:

  • 男性
  • 五十歲或以上
  • 直系親屬﹝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曾經患有大腸癌
  • 曾患有大腸瘜肉或大腸癌
  • 曾患有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
  • 曾患有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
  • 曾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包括克隆氏病(Crohn’s Disease) 和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
  • 高動物性脂肪、蛋白質和低纖維的飲食習慣
  • 大量進食紅肉(豬肉、牛肉或羊肉)或醃製肉類
  • 肥胖、缺乏運動、嗜煙或嗜酒

由於部分大腸癌的臨床徵狀與一般腸道疾病相似,所以病人容易忽略患病的嚴重性。當發病時,可能已為晚期的大腸癌患者,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美國癌症協會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建議如果有以下任何徵狀,便應儘早求醫:

  • 排便帶血(鮮紅或暗紅),或呈黑色糊狀
  • 大便習慣改變,不能解釋的便秘或腹瀉,並持續數天
  • 大便變幼
  • 大便後仍有急便的感覺
  • 不明原因的食欲不振或體重下降
  • 不明原因的持續腹痛、腹脹或摸到有硬塊
  • 不明原因的疲累

但是並不是每位大腸癌患者都有以上徵狀,尤其是初期病患者。

大便測試

大便隱血測試是一項較簡單、方便的大便測試,只需在家中依照指示收集少量的大便樣本,然後交回診所化驗。測試原理就是利用測試劑的化學物質檢測到大便中的血紅素,即使肉眼看不見微量的血液也能發現,所以稱之為「隱血」測試。由於大便隱血測試只是一款大腸癌的檢測方法,若測試呈陽性反應,代表大便中含有血紅素,便須以大腸鏡作為跟進檢查。

 

大便隱血測試分為:

愈創木脂測試(Guaiac-based Fecal Occult Blood Test, gFOBT)

免疫化學測試(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 FIT)

免疫化學測試為較新的測試方法。相對舊款的愈創木脂測試,新款的免疫化學測試在採集大便樣本前並沒有任何飲食限制,而且所需要的大便樣本亦相對較少。進行愈創木脂測試每次須收集三次大便樣本,而進行免疫化學測試每次只須收集兩次大便樣本。現時醫學研究已證實免疫化學測試的準確度較高。

準確程度:★★★☆☆

風險程度:☆☆☆☆☆

收費指數:★☆☆☆☆

 

檢查建議:若結果呈現陰性,此檢查須每年進行一次;若結果呈現陽性,便須安排大腸鏡作為跟進檢查,以便更了解腸道的情況。

 

內視鏡檢查

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 (Flexible Sigmoidoscopy)

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Flexible Sigmoidoscopy)是以內視鏡技術來觀察大腸內壁黏膜的狀況。軟式乙狀結腸鏡長度大約60厘米,而且可以屈曲。軟式乙狀結腸鏡從肛門放進大腸內,讓醫生仔細檢查大腸內壁,檢查範圍可達致整段降結腸,為整條大腸的一半。

在進行檢查前須要進食低纖餐及用灌腸劑清洗大腸,檢查前或需注射鎮靜劑及止痛藥, 以減低病人的焦慮及檢查時所引起的不適。因為這項檢查並非全身或半身麻醉,所以年紀較大的人士也較容易接受,但進行這項檢查仍須承受一點風險,當中包括感染、出血或穿孔。醫生若在檢查過程中發現瘜肉,便會直接切除或抽取活組織進行病理化驗。

準確程度:★★★★☆

風險程度:★★☆☆☆

收費指數:★★★☆☆

 

檢查建議:若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沒有發現任何瘜肉,此檢查便須每五年進行一次。

 

大腸鏡檢查 (Colonoscopy)

大腸鏡檢查(Colonoscopy)的檢查方法跟乙狀結腸鏡的檢查方法相若,亦是以內視鏡技術來觀察大腸內壁黏膜的狀況。但其大腸鏡長度達1.6米,亦能屈曲,足以檢查整條大腸。大腸鏡從肛門放進大腸內,讓醫生仔細檢查大腸內壁,檢查範圍可達至盲腸。

在進行檢查前須要進食低纖餐及服用瀉劑來清潔大腸,檢查前或需要注射鎮靜劑及止痛藥,以減低病人的焦慮及檢查時所引起的不適。因為這項檢查並非全身或半身麻醉,所以年紀較大的人士也較容易接受,但進行這項檢查仍須承受一點風險,當中包括感染、出血或穿孔。醫生若在檢查過程中如發現瘜肉,便會直接切除或抽取活組織進行病理化驗。

準確程度:★★★★★

風險程度:★★☆☆☆

收費指數:★★★★☆

 

檢查建議:若大腸鏡檢查沒有發現任何瘜肉,此檢查便須每十年進行一次。

 

放射檢查

鋇劑灌腸造影檢查 (Double Contrast Barium Enema, DCBE)

鋇劑灌腸(雙重)造影檢查(Double Contrast Barium Enema)是利用X光影像法來檢查大腸的狀況。進行檢查前須要進食低纖餐和服用瀉劑清潔大腸,然後再加以灌腸劑清洗大腸。

 

在正式檢查時把鋇劑及空氣從肛門灌進大腸,然後拍下一連串的X光照片。醫生透過X光照片中觀察到大腸內的情況,但該項檢查不能夠切除瘜肉或抽取活組織作進一步的病理化驗。

準確程度:★★★★☆

風險程度:★☆☆☆☆

收費指數:★★★☆☆

 

檢查建議:若灌腸造影檢查沒有發現任何瘜肉,此檢查只須每五年進行一次;若發現大於六毫

米之瘜肉,便須安排大腸鏡作為跟進檢查,以便更了解腸道的情況。

 

 

電腦斷層掃描結腸成像術 (Computed Tomography Colonography, CTC)

電腦斷層掃描結腸成像術(Computed Tomography Colonography)是透過特殊儀器拍下一連串大腸橫切面的照片,再由電腦繪畫出立體圖像,以檢查大腸內壁的狀況。

進行檢查前須要進食低纖餐和服用瀉劑清潔大腸,並須服用造影劑。但該項檢查不能夠切除瘜肉或抽取活組織進行病理化驗。

準確程度:★★★★★

風險程度:★☆☆☆☆

收費指數:★★★★★

 

檢查建議:若電腦斷層掃描結腸成像術沒有發現任何瘜肉,此檢查只須每五年進行一次;若發現大於六毫米之瘜肉,便須安排大腸鏡作為跟進檢查,以便更了解腸道的情況。

第一步:大便隱血測試

大便隱血測試是一項便宜及零風險的大腸癌篩查方法,主要用於檢測大便當中是否有肉眼未能看見的血紅素。建議50歲或以上的市民開始接受測試,若測試結果程陰性反應便每一至兩年再進行一次;若測試結果程陽性反應便應接受大腸鏡檢查再作跟進。

持續接受大便隱血測試能提高測試的準確性。

 

第二步:大腸鏡檢查

透過大腸鏡檢查,醫生能清楚檢查大腸內的情況。若在檢查過程中發現瘜肉,便會直接切除或抽取活組織進行病理化驗。

第一期 癌細胞局限於大腸粘膜下層或肌肉
第二期 癌細胞已生長至大腸壁外的組織,可能粘附在鄰近的器官,但沒有入侵淋巴系統或遠端器官
第三期 癌細胞已入侵一個或以上淋巴結
第四期 癌細胞已擴散至遠端器官(通常是肝臟或肺部)

根據多份醫學文獻及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的建議,大腸癌的治療計劃大致根據不同病期擬訂。

病期 治療方法
第一期 進行手術切除腫瘤,並以大腸鏡定期檢查跟進癌病有否復發。
第二期 進行手術切除腫瘤,手術後可能需要進行化療或電療為輔助治療,並定期以大腸鏡檢查及抽血撿查癌胚胎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的數值,跟進癌病有否復發。
第三期 進行手術切除腫瘤,手術後需進行化療或電療為輔助治療,並定期以大腸鏡檢查及抽血撿查癌胚胎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的數值,跟進癌病有否復發。
第四期 由於病情較為嚴重,所以治療計劃需由不同專科的醫護人員擬訂。

醫學界普遍認為透過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有助預防大腸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及美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於2007年出版了一份名為「食物、營養、體力活動與癌症預防」的研究報告。這報告對於預防大腸癌有以下的建議:

  • 保持體重均衡,避免肥胖
  • 限制紅肉攝取量(如牛肉、豬肉和羊肉),以及避免進食加工肉類
  • 限制飲用酒精飲品
  • 增加進食不同種類的蔬果、全穀物和豆類食物
  • 每天最少運動30分鐘
  • 切勿吸煙

除了以上建議外,本計劃亦極力提倡定期進行腸道檢查或大便測試!現存的醫學數據已足以證明這些檢查方法都能有效地減低大腸癌的病發率及死亡率。故此,我們應在沒有大腸癌病徵之前,定期進行檢查,在癌病形成之初及早發現,並進行根治,這便是預防勝於治療的道理!